近日,水利部河湖保護中心副主任童學衛、處長岳松濤及項目專班成員代表一行蒞臨武漢新烽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烽光電”),就“自然災害防治技術裝備工程化攻關專項”項目在新烽光電公司承擔內容的實施執行情況開展調研指導??疾旖M圍繞項目進度、質量管控與技術創新等核心議題,與公司項目團隊核心成員進行了深入座談,為項目后續高效推進與優化升級提供了精準指導。
技術筑基 · 護航項目突破“
水利工程智能白蟻監測系統”屬于“自然災害防治技術裝備工程化攻關專項”重點項目。該項目由水利部河湖保護中心牽頭,新烽光電負責其中裝備研發和產業化建設任務,是項目技術落地與產業化的關鍵力量之一。
在本次調研中,考察組首先參觀了公司展廳,全面了解了新烽光電在智慧水利領域的技術積累和產品布局。

▲參觀新烽展廳自研設備
考察組重點參觀了白蟻生態研究實驗室。該實驗室已成功構建累計15巢活體白蟻群體與54對繁殖蟻的研究樣本體系,圍繞巢群消殺機制與引誘劑配方開展系統研究,形成“基礎研究—技術開發—應用驗證”的創新閉環。


▲參觀白蟻生態研究實驗室
在生產制造環節,考察組實地查看了特制餌料生產線,對新烽光電嚴格的質量管控體系與標準化生產流程給予了肯定。


▲參觀白蟻餌料生產線
基于扎實的研究基礎,新烽光電構建了集靶向引誘、AI圖像識別與物聯傳輸于一體的堤壩白蟻智能監測預警系統。該系統通過模擬白蟻巢穴化學信號的專用引誘劑實現精準誘集,利用AI算法自動識別白蟻活動并定位巢穴,準確率超過98%,結合公司自主研發的智能化管控平臺,實現了監測數據的實時傳輸與智能預警。

▲白蟻智慧監測平臺
在隨后的專項研討會會上,考察組對新烽光電在項目執行中展現出的技術實力、質量管理與資源保障能力給予充分肯定,認為其研發體系完善、成果轉化高效,為項目順利推進提供了有力支撐。
新烽光電提供的資料充分顯示,在水利部河湖保護中心的統籌引領與專項支持下,公司在設備研發與產業化推進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階段性成果,包括已取得5項發明、2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及2項軟件著作權;發布企業標準并取得產品檢驗報告;相關成果已在多個項目開展應用驗證;目前該系統在白蟻識別準確率、巢穴研判準確率及監測效率等關鍵指標上表現優異。

▲專項研討會會
未來,作為該專項的成員單位之一,新烽光電將與其他參與單位一道,在水利部河湖保護中心的整體領導下,圍繞該項目的成果及目標要求,持續聚焦設備研發與產業化建設任務,加快白蟻監測裝備的成果轉化與市場推廣,深化AI識別與生態防控技術的融合應用,推動智能白蟻防治系統在全國更大范圍落地,全力支撐國家自然災害防治裝備的工程化與產業化發展。